为您提供: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铜鼓镇江口村最近的花圈店
江口村花圈店,专业提供江口村网上订花圈,江口村花圈店送货.定购花圈订购,预订花圈,送花圈服务,各种丧事花圈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铜鼓镇江口村花圈店创办于2000年。目前在全国已经设立超过5000家直营及配送商.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铜鼓镇江口村花圈店专业代送江口村鲜花花圈,负责写挽联条幅。专业花圈免费配送服务,白事花圈,丧事花圈,殡葬花圈,悼念花篮,葬礼花圈,现做现送,2h闪电送达.11品牌老店,追思故人,深切缅怀,江口村花圈店已有近16年的工作经验,坚守着准时,守信,保证质量,为您送去无限的哀思!
江口村最近的花圈店服务项目:提供网上订花送花、鲜花、蛋糕、花篮、花圈、果篮,公仔,巧克力,绿植,会议用花,展会用花,节日用花等订购,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,我们会安排江口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,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。为保证客户的利益,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,多谢!
配送范围:
订货流程:
浏览商品→点击购买→注册或直接购买→填写订单→选择支付方式--成功提交→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
注意事项:
1、江口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(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),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,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。
2、正常配送时间为:8:30—21:00(乡镇晚上不配送),17: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!
3、每张订单的确认、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,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。
4、江口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,江口村乡镇需加收路费(30-80元)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,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
您现在的位置:
贵州 >
黔东南州 >
锦屏县 >
铜鼓镇 >
江口村
配送范围:




江口,原称“缸口”,因位居江河交汇之处,后于解放初期更名为江口。其位坐落亮江中域、锦屏县东南部、铜鼓镇西南面。东连花桥,南接敦寨,西邻铜坡,北抵八河,辖江口、向家寨、老寨、培冲、新桥5个自然寨,距县城35公里、铜鼓镇政府6公里。土地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。海拔382米,气候宜人,冬暖夏凉。2005年底有4个村民小组、155户、706人,外出打工200多人。村民以农、林业及经商为主要经济来源。
江口,地势南高北低,山环水绕,水秀山青,风景秀丽。东面花桥小河缓缓步入,西方铜坡溪流紧跟亮江哗哗走来,西江东河相汇而北奔流。乾隆丁未年(1787年)王家修建的祠堂门联称之为:“三江聚秀”(横批),“三川汇绕凝朱碧”(上联);“群秀雀崽显鲁青”(下联)。寨前门楼亦有匾、联赞其景观:匾一“气吞学海”、匾二“山不在高”、匾三“亨古之遗”;对联“门锁双江绕泊东吴船万里(上联),楼高百尺日落西山月一丸(下联)”,(此祠堂、门楼于1996年6月被百年不遇这洪水冲走)。当地还流传古歌赞之:“莫盘问,我郎坐地是两村,我郎坐地双江口,两水流来一口吞,又有螺蛳把水口,又有月形椅月形,又有船来又有网,鸬鹚又追鲤鱼形”。
“三江聚秀”使江口寨自然地划分为:平寨、陡寨、大河寨3个鼎立自然寨。平寨坐南朝北,背靠一道山峦耸立的天然屏障;陡寨位居平寨东北面,坐东向西,后龙山上古松参天,其景极为美观,寨脚东南角有门楼楹联道之:“秀夺南山”(横批)、“东西皆美里赏心时祗在清风明月”(上联),“左右尽长江堪羡处无非学孝教忠”(下联);大河寨面朝陡寨隔江相望。1986年前,3个自然寨的人以及外地人互相交往是靠浮桥、木船。1987年,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,铜坡乡人民政府积极筹集资金,修建了横亘小河与大江水面相互连通全长148米的钢混水泥拱桥,给江口又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,有道是:“一桥连跨过双江,众人便利达四方”。
依山而坐、临水而居的江口村民,有汉、侗、苗3种民族,有曾、潘、杨、王、吴、龙、向、刘、姚、欧10姓,其中杨姓居多,曾姓最早。清康熙初年曾姓从笋屯迁入,随后相继入居的是潘、杨、王等姓。有民谣:“曾家岭、潘家湾、王杨二姓坐两山”之传说。江口自曾姓始辟定居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。民国前隶属湖尔正长官司、铜鼓卫、黎平府。民国31年至38年属铜鼓乡二保。1950年1月至1958年12月属铜鼓乡。1958年12月至1967年1月隶属铜坡公社。1968年11月至1970年3月属铜鼓公社。1970年4月至1992年1月归铜坡乡。1992年2月撤区并乡并入铜鼓镇。端午、中秋、重阳三个节日是村民一直沿袭过的主要节日,其次是三月三、七月半节日。
江口,交通十分便利,村内有水陆两路交通。陆路:往东有1958年修建的2.5公里长公路到新桥与锦黎国道相交;走西能通铜坡、高柳。水路:由村住地下至锦屏,远达湖南常德。因此,江口历来都是木、粮商贾云集经商的转运要津,民国前就有“小洪江”之称。1963年至1978年建有松油收购站,1962年至1998年一直设有林业工作站。交通是江口村民的主要财路,大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水陆交通。过去在河道经商木、粮的商船多达百余艘,有民谣:“篙子下水,婆娘夸嘴;篙子上岸,婆娘饿饭”之说。改革开放以来,江口的水陆交通工具不断增多,2005年:百分之八十的农户有木船,有的还同时有机船;共有车子64辆,其中耕田机19辆、手扶拖拉机12辆、双排座小四轮货车3辆、工程汽车12辆、摩托车12辆、面包车5辆、中巴车1辆,是铜鼓镇拥有交通工具最多的村寨。
交通的发达,促使江口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人才的不断增多。民国五年在王家祠堂开办“私熟”(私学)。民国21年开办“洋学”。民国30年开办“保国民校”。1952年至1978年开办民办小学。1979年转为公办小学。1983年在原地新建砖木结构一层楼7字形学校,1993年修建围墙和铁门,1996年6月被百年罕见洪水冲走。1998年由香港李满福女士捐资、地方政府集资新建“满福希望小学”。1949年前有秀才杨秀金、举人杨胜奇。1950年后至“0”期间,有大学生王先雄。1977年冬恢复招考制度至2005年,全村有大中专生27人,其中本科7人(女4人)、大专11人、中师中专9人(具体见“大中专人才表”)。为了多出人才,村民委规定从2005年起,对高中生考取大学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,每考取一名大学生奖100元。
三百多年的江口村民,在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开拓中,创建了自己美好的家园,同时也遭遇许多天灾-的折磨。光绪4年(1878年戊寅岁)发生特大洪水,水位到现在水泥大桥桥面,大部分民房被冲走。1996年6月又遭百年不遇之际洪水,水位比光绪4年的还高1米多,学校、仓库、凉亭、部分民房和商店被冲走。1967、1969两年,陡寨遭“三年两把火”的特大火灾。
江口,2002年接通有线电话。2003年被评为沼气建设示范村和生态文明富裕村。2005年修建移动通信插转塔,同时将寨中街道全部水泥硬化。境内有丹兴、归溪两个杉木林场,面积800余亩;有200多亩楠竹林场;有12037亩“天保工程林”;有铁、金矿产资源;有八河电站库区和正在修建的三蹬坎电站;距村住地200米远的西面亮江河中有面积42000平方米左右的“台湾岛”。
江口,是个有待开发成民族旅游度假的好村庄。
(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